美日正在联手试图切断全球互联网的“数字生命线”,而这条生命线有99%的跨境数据依赖海底电缆传输。 最新消息显示,日本政府计划在2026年3月前全面检查本国海底电缆,重点调查是否使用了中国部件,并鼓励企业更换供应商。 这背后是美国主导的一场针对中国海底电缆技术的围剿行动,试图将中国排除在全球供应链之外。 但讽刺的是,日本自身99%的国际通信依赖这些电缆,却一直依靠中国制造和运营的船只进行维护。 这场博弈将直接影响全球互联网的稳定性,甚至可能导致全球网络碎片化。
海底电缆是全球互联网的隐形基石,承载着几乎所有国际通信流量。 银行转账、股票交易、军事调度甚至日常短视频加载,都依赖这些深埋海底的光缆传输。
全球海底电缆市场曾长期被美国SubCom、日本NEC和法国阿尔卡特三家公司垄断,共占据约90%的市场份额。 2008年中国企业华海通信(原华为海洋)进入市场后,彻底改变了这一格局。
如今中美日法四国企业共同控制着全球98%的海底电缆制造与铺设能力,中国已经从单纯的“用户国”转变为真正的“制造者”和“架构者”。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99%的国际通信完全依赖海底电缆。 这些电缆一旦受损且修复出现延误,将对日本金融交易、经济运行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冲击。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日本是全球海底电缆产业的重要参与者,但由于缺乏电缆铺设和维修船只,日本一直依赖中国制造和运营的船只来维护海底电缆。 像NEC这样的大公司,之前铺电缆都得租英国的船,全球不少断了的电缆还是中企帮忙修好的。
日本政府现在一边靠着中企干活,一边又要把人换掉,这种矛盾劲儿刚一开始就透着不切实际。 由于企业担心此举会导致成本上升,日本政府可能不得不考虑通过补贴等举措来支持企业。
美国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由,企图将中国华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排除在全球供应链之外。 今年7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正在推动出台新规,全面封锁涉及中国技术的海底通信电缆接入美国系统。
FCC主席布伦丹·卡尔高调宣称:“我们不能让敌对国家控制我们的数字基础设施。 ”这话听着耳熟,又是“国家安全”那一套。 但这次不一样,美国不是针对某个项目或企业,而是直接对整个全球互联网的底层架构动手。
美国还将华为、中兴通讯、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列为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企业。 美国参议院两党议员甚至联手推出《海底电缆保护法案》,要求建立全球监控系统、强化军事反应机制。
共和党参议员柯蒂斯直接点名中国,声称解放军可能在未来冲突中切断海底电缆。 这种指责极具讽刺意味,因为美方自己却是最早、最大规模地在全球铺设监听系统的那一方。
从“棱镜门”到“监控欧洲盟友”,美国的“数字透明化”历史早已臭名昭著。 如今倒打一耙,未免太过拙劣。 中国企业的回应冷静有力:“毫无事实依据,是对中国企业的恶意抹黑。 ”
中国企业始终坚持国际化、市场化原则,靠的是公开招标、公平竞争,而非“信息渗透”。 正是这种稳定的履约能力和高度可靠性,才让世界越来越多国家选择了中国技术。
海底电缆的建设和维护远不是拉几条网线那么简单。 这些电缆要横跨大洋深处,必须经受高压、洋流、地震、深海腐蚀等极端环境,还要协调多个国家的通信协议、法律、环保标准和巨额的资金投入。
中国是少数几个同时拥有设计、制造、铺设、维护全链条能力的国家之一。 2023年南太平洋一带突发海底地震,十余条通信电缆中断,当地多个岛屿信息陷入“瘫痪”。
最终不是美欧工程队,而是中国的电缆抢修船第一时间抵达现场,恢复了通信。 事实摆在那儿,在全球海缆运维和抢修能力上,中企已是不可替代。
美国智库和期刊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封锁策略“极可能适得其反”。 《公共与国际事务》杂志撰文指出,美国封锁中国参与海底光缆项目,将打破当前多方合作形成的全球通信生态系统。
这将制造出两个彼此隔离、互不兼容的网络世界,不仅会提高全球信息流动的成本和技术门槛,更可能在未来某次危机时刻,成为引发误判甚至冲突的导火索。
美国这一激进政策还可能反噬自己。 目前,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已在太平洋方向铺设了多条直连美国西海岸的数据光缆,广泛服务于美国企业、科研机构乃至政府部门的通信需求。
一旦这些线路未来无法扩容甚至遭到切断,美方自己将面临高昂的数据传输费用、延迟和拥塞问题,企业业务全球化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哪怕未来建设全球新一代海底光缆,若完全排除中国企业,美国也将不得不独自承担更高昂的研发成本与人力物资投入。 因为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控制和效率管理方面,中国企业的性价比优势是公认的事实。
美国将海缆泛政治化、泛安全化,严重破坏正常的国际市场规则,威胁全球数据互联互通和网络安全。 这种做法剥夺了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海缆产业和自主选择海缆供应商的权利。
海底电缆是典型的国际民用基础设施,事关全球网络互联互通和各国民众的切身福祉。 全球海底电缆网络处理着几乎所有国际互联网流量,仅印度就占全球流量的近五分之一。
世界各地时不时就会有10多条海底电缆因捕鱼或自然灾害而被破坏。 孤立中国供应商会使快速修复这些受损的电缆变得更加困难。
2022年,时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意识到日本海底电缆的脆弱性,设立了一项4.4亿美元的基金,激励企业建设更多电缆。 同年,在他的推动下,《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案》在日本国会通过。
现在日本政府正考虑提供补贴,帮助企业购买船只以摆脱对中国船只的依赖。 但这种试图通过政治手段改变市场规律的做法,很可能只会让日本自己的通信安全更加脆弱。
当某个地区的电缆被破坏时,全球互联网流量会自动重新路由。 但如果在政治层面人为切断连接,整个全球网络将面临碎片化的风险,那将是互联网的末日。
电缆战争没有赢家。 美国若一意孤行,在海底电缆这场战役中封锁到底,最终失去的不只是中国市场,更可能是全球通信格局中的主导地位。 因为,一个不被信任的“网络霸主”,终究无法长期掌握世界的传输权杖。
专业网上配资,杠杆软件,最大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